李佐军:推进供给侧改革应避免的六个误区-劳务派遣机构

2020-12-29 9:30:10

您是否有类似相关问题

李佐军:推进供给侧改革应避免的六个误区

2016-01-18

16:50

来源:?

人民论坛网-东方出版社??

2015

年11

月23

日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给侧结构性改革”、“结构性改革”、“供给侧改革”等词很快就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

,如何避免推进中的误区?本文拟对此进行探讨。

给侧改革本是非常好的改革思路,但由于概念比较晦涩,各种脱离其本意的解读较多,也要谨防出现如下误区:一、将供给侧改革理解为从未有过的新生事物供给侧改革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确实是一个新出现的词,但与此相关的供给政策或供给管理、相关理论和实践则早已有之。

供给侧改革的理论可以追溯到经济学的源头。

开放以来几乎所有的改革理论都是从供给侧考虑的,而不是从需求侧考虑的。

供给侧改革的实践也并非始自今日,事实上20

世纪80年代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发展乡镇企业,90

年代中期的经济体制总体改革,90

年代后期的国有经济战略性改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全面改革等,都是供给侧改革。

稍微梳理一下历史就不难发现,推进供给侧改革并非标新立异,而是回归常识。

、简单用西方供给学派的观点来理解中国的供给侧改革西方供给学派的政策主张——“四减四促”(减税、减管制、减垄断、减货币发行,促私有化、促市场竞争、促企业家精神发挥、促技术创新),其中多数的确也是中国供给侧改革要考虑的重要内容。

于中国体制具有特殊性,我们一定要认识到:一方面,其中有些政策主张在中国是不适用的;另一方面,中国的供给侧改革需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比西方的要丰富得多。

、以政府计划思维推进供给侧改革供给侧改革本是为解决政府过度干预或过度宏观调控问题而提出的改革思路,但现实中很容易被人误解为通过政府计划或政府主导来确定供给结构,提供供给要素,增加产品供给,提高供给速度。

有可能走到供给侧改革的反面,不仅达不到提全要素生产率的效果,反而带来了与过度需求管理政策同样甚至更严重的问题。

府主导选择产业、产品、项目和技术路线,就会带来适得其反的结果。

、将供给侧与需求侧对立起来从经济学基本原理看,供过于求会导致产能过剩,不应求会导致市场短缺,而供求均衡是较理想的状态。

的人将供给侧和需求侧对立起来,以为供给侧改革是对需求侧的否定。

,供给侧与需求侧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或一只手的手心和手背,缺一不可,而且二者要尽可能对称和平衡,经济才能健康可持续发展。

多年来我们过于强调从需求侧进行政府宏观调控以实现经济高速增长,现在强调供给侧改革只是对其进行“纠偏”,而不是过于偏向供给侧而忽视了需求侧,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将供给侧改革简单理解为增加商品或劳务供给广义的供给侧力量不仅包括商品或劳务供给,而且包括供给主体培育、要素投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存量调整、增量形成等。

纯强调增加商品或劳务供给,在产能过剩形势下,则只会带来进一步的产能过剩。

义理解供给侧力量,则会通过改革等,主要依靠企业和市场的作用,有针对性地解决结构性问题:一方面淘汰落后产能,让市场出清;另一方面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将供给侧的生产要素与效率提高决定因素简单平行放在一起如有的学者将供给侧因素理解为人口或劳动力、资本、土地、创新、制度等。

,这五种因素并非同一层面因素,劳动力、资本和土地是生产要素,创新和制度是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因素。

,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加与生产要素质的提升是不同的,劳动力、资本、土地等要素不是通过提高生产率来实现经济增长,而是通过投入量的增加来实现经济增长,而技术进步、人力资本提升、知识增长等要素升级属于要素质的提升,是通过提高生产率来实现经济增长。

要素升级外,制度变革、结构优化也是通过提高生产率来实现经济增长。

不同性质的供给侧因素很重要,因为制度变革、结构优化、要素升级这“三大发动机”是更为重要的供给侧因素。

,制度变革尤为重要,推进供给侧改革就是要抓住制度改革这个“牛鼻子”,同时通过结构优化和要素升级,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促进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摘自《供给侧改革》一书资料链接:李佐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经济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员,著名经济学家,人本发展理论创立者,华中科技大学、湖南大学等校兼职教授,同时兼任多个学术团体职务,被多个地方政府聘为顾问或首席经济学家。

师从我国权威经济学家吴敬琏研究员,硕士师从国际著名经济学家、发展经济学奠基人张培刚教授。

二十多位专家和官员学者的权威解读!供给侧改革——开启中国经济增长新周期!中央提出“供给侧改革”重大经济战略后,第一本全面阐释这一决策的权威著作。?

上一篇:兵团建工集团北新国际公司委内瑞拉区为一线职工“送清凉”-劳务派遣机构

下一篇:社科院学者:个税社保占城镇居民收入26%-劳务派遣机构

声明:文章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且文本信息仅用于网络分享展示,如有侵权请联系管家删除。

优选推荐

社保托管

最快2小时全国落地

工资代发+个税申报

全国多城市工资发放报税

¥10/人月起

残疾人就业帮扶

解决就业 减免残保金

¥69/人月起

马上联系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