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劳务派遣:劳务派遣中劳动者侵害用人单位利益怎么办?
2020-9-28 18:07:01
您是否有类似相关问题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了劳务派遣。在劳务派遣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有很多针对被派遣劳动者的相关规定,主要目的是保护劳动者的权益。但你有没有想过,当用人单位权益受到损害,导致企业责任不公平时,你该怎么办?下面微蜂网边肖会给你详细分析。
一是劳动者在工作职责范围外对用人单位造成损害的。
被派遣劳动者未因履行义务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害的,应当如何维护用人单位的权益?如何界定劳动者是否在履行职责,是用人单位寻求赔偿的关键因素。员工是否在履行职责,取决于员工是否按照雇主的指令、授权、指挥和监督完成了任务。这里的工作任务可以包括工作过程中的任务,也可以包括一些为完成工作而进行的准备、辅助和收尾工作行为。
工人的工作行为是完成工作任务。如果劳动者的工作行为没有这个目的,那么劳动者的行为就不能算作履行职责的过程。另外,劳动者未按照用人单位的指示进行安排,而是为了用人单位的利益,做出了超越其职责范围的行为的,不视为履行职责过程中的行为。当劳动者不履行职责和活动,从而损害用人单位利益时,用人单位因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不能直接向劳务派遣单位寻求赔偿。此时,用人单位只能向劳动者主张侵权,要求其承担赔偿责任。由于劳动者能力有限,可能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补偿要求。认为不能承担的部分由用人单位负责,因为劳动者给用人单位造成的损害也是由于用人单位监管不力、指令不明确造成的;此外,还可以督促用人单位提高监管的有效性。
二、劳动者在其职责范围内,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害的。
根据我国《侵权责任法》第34条规定,劳动者在劳务派遣期间造成他人损害的,用人单位应当赔偿。但是,劳动者在履行职责过程中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害,且用人单位没有过错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侵权责任法》的规定承担自己的赔偿责任。这明显不公平吗?
根据《侵权责任法》第34条第2款的规定,针对劳务派遣中劳动者造成的损害,这里没有明确指出“他人”是谁,是否包括用人单位。从立法意图来看,这里的“他人”不应当包括用人单位,而是指用人单位以外的第三人。本案中,劳动者对用人单位造成损害,构成一般侵权。
此时,应适用《侵权责任法》第34条第1款的规定。根据本法规定,由于劳动者与劳务派遣单位签订了劳动合同,是劳务派遣单位的职工,被派遣到劳务派遣单位工作的,由劳动者工作的劳务派遣单位对劳务派遣单位造成损害。此外,承担这一责任是最终责任。无论劳动者是故意还是重大过失,只要是劳动者造成用人单位损失的,劳务派遣单位都应当承担责任,但损害必须发生在劳动者履行职责的过程中。
我国《侵权责任法》第34条第1款采用严格责任原则。无论用人单位是否有过错,当劳动者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害时,应当对用人单位进行赔偿。之所以法律规定如此,是因为劳务派遣单位虽然没有过错,不能做必要的管理安抚工作,但通过这种运营模式受益。在派遣过程中,劳务派遣单位的所有费用和支出实际上都来自于用人单位,劳务派遣单位也通过用人单位特殊的用工方式来维持其运营并获取利益。因此,当劳务派遣单位的劳动者侵犯用人单位的权益时,也允许劳务派遣单位依法赔偿。
因此,根据以上分析,用人单位可以就劳务派遣过程中给劳动者造成的损害主张侵权和违约。当这两种方式竞争时,用人单位应选择收回自己的损失。
劳务派遣中劳动者侵害用人单位利益怎么办?关于这个问题,边肖会在这里分享给大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你想更多地了解劳务派遣,请关注微蜂网
声明:文章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且文本信息仅用于网络分享展示,如有侵权请联系管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