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托管

社保托管新闻:医院用药额增速放缓医保抗癌药品种增加——《中国药学会医院用药监测报告》解读

2021-5-26 11:01:11

您是否有类似相关问题

11月24日,中国药学会发布《中国药学会医院用药监测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基于中国药学会全国医药经济信息网样本医院连续5年上报的药品采购数据,814家医院纳入研究样本,其中73.7%为三级医院、26.3%为二级医院。

《报告》从样本医院的全部药品(化学药品及生物制品)、2012年版基本药物目录药品、2009年版和2017年版医疗保险目录药品三大类药品的品种数、金额、用量三个维度入手,分析了年度医院药品使用情况及近5年趋势变化。尽管各板块具体数据略有不同,但呈现一定的共性,如抗感染药物和注射剂使用普遍呈下降趋势。

全药

使用金额增速5年下降9个百分点

《报告》分析发现,近5年来,样本医院全药采购金额、采购量增速放缓。

在全药使用方面,2018年样本医院通用名药品配备品种总数为2194个,三级医院品种数为二级医院的1.3倍。

近5年来,医院配备品种数变化不明显,但使用金额增速明显放缓,从2014年的11.71%下降到2018年的2.82%,下降近9个百分点。三级医院比二级医院院均用药金额下降更明显。

从2018年6月滚动年度累计(从指定月份倒推12个月,即一年的累加值,简称MAT)来分析各级医院院均药品使用情况,三级医院院均使用金额为36860.05万元,是二级医院的4.7倍。从院均使用量来看,三级医院是二级医院的2.9倍。

2014~2018年样本医院全药使用量增速明显放缓,三级医院全药使用量增速呈持续下降趋势;二级医院使用量增速逐年上升,并在2018年首次超过三级医院。

按解剖学、治疗学及化学分类系统(简称ATC分类系统)对全药不同治疗领域品种的使用金额及用量占比情况进行分析,二者在5年内的变化都很小。

近5年使用,医院全药金额占比增幅前三名的类别分别为抗肿瘤和免疫调节剂、杂类、呼吸系统用药;降幅前三名的类别分别为消化系统及代谢药物、心血管系统药物、全身用抗感染药物。

5年内使用量占比增幅前三名的类别分别为神经系统药物、全身用抗感染药物、呼吸系统用药;降幅前三名的类别分别为消化系统及代谢药物、全身用激素类制剂(不含性激素)、抗肿瘤和免疫调节剂。

对不同剂型使用金额、用量占比情况进行分析发现,用药结构在剂型层面趋于合理,注射剂使用“量”“金”齐跌。

从使用量占比变化来看,5年来注射剂型使用量占比从2014年的28%下降到2018年的25.53%;口服剂型使用量占比从2014年的 66.96%上升到2018年的68.73%。

从使用金额占比变化来看,口服剂型金额占比从2014年的29.03%上涨到2018年的32.13%;注射剂型金额占比从2014年的67.60%下降到2018年的63.66%,下降了4个百分点。

基药

12%采购额保障近1/3临床用量

《报告》对2012年版基本药物目录品种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基本药物以30%的品种数、仅12%的采购金额,保障了近1/3的临床用量,在疾病治疗保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统计近5年基药品种占比情况可发现,基药配备总品种占比从2014年的31.03%下降到2018年的29.27%。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基药配备总品种占比均呈下降趋势。

从使用金额来看,2018年三级医院院均使用金额是二级医院的3.2倍。近5年基药使用金额占比略有下降,从2013年的12.79%下降到2016年的11.82%,2017年则略有回升。5年内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院均使用金额占比亦均呈下降趋势。

不同ATC大类基药使用金额占比情况显示,目前基药院均使用金额前三名的大类分别是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消化系统及代谢药物、全身用抗感染药物。各大类的院均使用金额均呈正增长,增长率前三名的大类分别为抗寄生虫药、杀虫剂和驱虫剂,皮肤病用药,呼吸系统用药。

5年内各类药物使用金额占比变化幅度均小于2%。增幅前三名的大类分别为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心血管系统药物、生殖泌尿系统和性激素类药物,降幅前三名分别为消化系统及代谢药物、全身用抗感染药物、杂类。

5年内各类药物使用量占比变化幅度均小于3%。增幅前三名的类别分别为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神经系统药物、全身用抗感染药物,降幅前三名的类别分别为心血管系统药物、呼吸系统用药、生殖泌尿系统和性激素类药物。

从剂型上看,5年来注射剂型使用量占比从2014年的40.42%下降到2018年的39.03%;口服剂型使用量占比从2014年的57.97%上升到2018年的59.49%。

5年来注射剂型金额占比从2014年的61.82%下降到2018年的60.10%;口服剂型金额占比从2014年的37.29%上升到2018年的38.86%;外用剂型及其他剂型占比变化不明显。

医保药品

肿瘤及心血管病患者受益于目录调整

以2018年6月MAT数据为基础,对比2009年版及2017年版医保目录药品配备情况后发现,样本医院配备2009年版医保品种1130个,配备2017年版医保品种1264个,配备品种占比增幅为11.86%,其中抗肿瘤及免疫调节剂占品种数增量的34.78%。

样本医院2017年版医保药品使用金额占比较2009年版有所增长——增长了7个百分点,占比增幅为9.51%。其中,抗肿瘤及免疫调节剂占增量绝对值的61.84%,该治疗领域成为医保基金支付增量的主要流向。但从使用量的增长来看,2017年版医保药品使用量占比增幅为2.57%。其中,心血管系统药物占增量绝对值的61.48%,该治疗领域的患者是2017年版医保目录调整的最大受益群体。

2017年版医保药品使用金额前三名的大类分别是全身用抗感染药物、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消化系统及代谢药物。使用量前三名的大类分别是心血管系统药物、消化系统及代谢药物、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

5年内不同ATC分类使用金额变化幅度均小于5%。使用金额占比增幅前三名类别分别为抗肿瘤和免疫调节剂、杂类、感觉系统药物,降幅前三名类别分别为全身用抗感染药物、心血管系统药物、消化系统及代谢药。

5年内不同ATC分类使用量变化幅度均小于1%。5年内使用量占比增幅前三名的类别分别为心血管系统药物、神经系统药物、全身用抗感染药物,降幅前三名的类别分别为全身用激素类制剂(不含性激素)、消化系统及代谢药物、杂类。

2017年版医保注射剂型和口服剂型使用金额占比较2009年版医保呈正增长,口服剂型增幅为3.84%,注射剂型增幅为0.24%。但在使用量占比上,2017年版医保只有口服剂型较2009年版医保呈现正增长。

统计不同剂型5年内的使用金额占比,口服剂型从2014年的31.72%上升到2018年的35.44%;注射剂型从2014年的64.55%下降到2018年的61.39%。

统计不同剂型5年内的使用量占比显示,口服剂型从2014年的66.23%上升到2018年的69.03%;注射剂型从2014年的29.79%下降到2018年的27.14%。     (本报记者 落楠)

166534为了社保知识的普及、信息的传播,微蜂社保托管网欢迎您转载分享。但请注明文章出处并保留完整链接。

上一篇:社保托管新闻:医药行业周报:17种国家医保谈判抗癌药执行落实工作文件发布

下一篇:社保托管新闻:医院员工造假套取医保被抓

声明:文章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且文本信息仅用于网络分享展示,如有侵权请联系管家删除。

中山代理交社保违法吗?
2025-7-7 18:00:14
0
佛山社保代理费用收多少
2025-7-7 18:00:14
0
优选推荐

社保托管

最快2小时全国落地

工资代发+个税申报

全国多城市工资发放报税

¥10/人月起

残疾人就业帮扶

解决就业 减免残保金

¥69/人月起

马上联系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