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新规来了!广东社保关系转移迎来三个变化!不知道就亏了!
2020-11-17 16:07:34
您是否有类似相关问题
社会保障的意义和重要性不言而喻,现在,我们每月缴纳广东社保是为了保障我们的退休生活。如果你不能在退休前至少缴纳15年,退休后就无法领取养老金。相反,如果你缴纳的更多,时间更长,退休后能享受到的福利自然会更好。要知道,在很多城广东买房也与广东社保有关,买房的条件之一是广东社保已经缴纳了一定期限。只有这样,才能在当地安顿下来,才能享受养老金和教育福利。简言之,每个月只要花一点钱,就可以享受养老金、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福利,何乐而不为呢?
但据相关资料显示,没有参保的人目前还有很多。2018年,中国共有员工7.76亿人,但参保人数只有3.01亿人,占员工总数的38%。此外,不少参保人员正处于广东社保终止阶段。另外,对于部分参保人员来说,实际广东社保缴费基数只有80%左右。这样的数据显然不容乐观。有报道说,很多年轻人不愿意缴纳广东社保。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从专家和网友的反馈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是年轻人觉得离退休还很远;其次就是现在的年轻人生活压力都比较大;还有就是公司不愿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另外大部分年轻人喜欢创业或成为自由职业者;第五就是年轻人频繁跳槽成常态,经济状况不稳定;最后就是部分农民工基本上不缴纳广东社保。
多地缴广东社保,待遇领取地确定遵循“户籍地优先、从长、从后计算”原则,但各广东原则在落实和细化原则上有所不同,如“基本养老保险关系不在户籍地,但基本养老保险在10年累计缴费期内,办理退休手续”。按照同样的政策解释,有的地方规定10年必须连续;有的地方将10年界定为男性50岁至60岁、女性40岁至50岁的缴费期限;甚至有些地方有刚性规定,如广东,缴费超过15年,可在当地办理退休手续。
近年来,补缴政策被关进了制度的“笼子”里,规范化、流程化把控补缴入口,杜绝了违规补缴现象发生,但是对于历史遗留下来的补缴问题,该怎么办呢?简单清算绝对不是上策,只有分类政策。对于很多地方缴纳广东社保的人来说,涉及到养老保险关系归集,各广东政策“一把尺子”明确规定,历史遗留的补缴期限只在补缴地计算,不在待遇领取地和转出地计算。
自2020疫情爆发以来,广东社保部门实施了“不见面”服务,加速发展“互联网+广东社保”,坚持“线上”为主、“线下”为辅办理新模式,使普通百姓在不离家的情况下办理社会保障业务。今年,除采用自然年度和全口径统计外,广东社保关系转移又迎来了三个新变化。
线上办理广东社保转移
跨广东社保关系转移不再需要参保人员来回奔波,他们可以在转户现场申请,也可以通过手持12333APP或全国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在网上直接提交转户申请。整个过程由两地广东社保经办机构在线办理,无需参保对象参与其中,全网通办。
无纸化办理广东社保转移
过去广东社保转移要求被保险对象办理新参保地点的转移手续,办理职工养老保险、职工医疗保险缴费证明、累计缴费年限和个人账户。目前,被保险对象在流动就业时,广东社保关系被转出,不再邮寄联系函、信息表等纸质材料。不过,应该强调的是,由于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没有实现国家广东社保网络,属于不同责任单位,存在信息孤岛,因此暂时无法线上归集职工医保关系,还需凭着职工医疗保险缴费凭证现场办理转移衔接手续。
缩短广东社保转移时限
过去,广东社保转移办理至少需要45个工作日,不少参保对象多有怨言。现在,随着社会保障转移平台的联网,只要在转账平台上注册转账信息,使用在线结算渠道,原来的45个工作日就可以压缩到15个工作日,方便快捷。
办理社会保障关系转移时,转入地的广东社保局凭广东社保缴费证明直接办理广东社保延续手续,转出地广东社保局必须提供有效材料支持广东社保的补充支付,调出地广东社保局将按照规定办理广东社保关系续签手续。注意,如果广东社保补缴期超过3年,那么广东社保关系转移时会特别麻烦。根据政策,调出地应出具全国统一的书面承诺书,明确补交的期限、原因和政策依据,补充支付广东的经营者和法定代表人签字盖章,办理人负责审批;法律文件也有刚性规定,必须在生成补充付款事实前出具,事后补充文件不承认有效性。
总之,广东社保转移迎来了缩短完成时间、提高服务体验三大变革,受到了人们的好评。最后,编者想提醒广东社保转移人员,不建议到一个地方就转一次,这涉及到最终待遇领取地的确定,多次转入转出,一方面不利于待遇领取地归集关系;二是多次转入转出,可能造成无法再次转出广东社保关系,影响最终缴费年限和个人账户累计。
因此,建议在退休前,不得盲目转移参保对象。养老保险关系到退休年龄后,由领取福利的地点归集养老保险关系,避免广东社保权益受损。
声明:文章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且文本信息仅用于网络分享展示,如有侵权请联系管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