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这个减法
2020-6-5 10:35:43
您是否有类似相关问题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积极减免税费是增强企业活力、稳定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之一。
2019年第一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和财政部多次表示,应积极研究社会保障费减免计划。
社会保障已经连续几轮降低了费用。
社会保障成本是企业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降低企业承担的社会保障率不仅关系到企业的利润水平和发展空间,也是稳定就业的重要措施。
从2015年开始,中央政府多次或定期下调企业社会保障率。
目前,失业保险率已从3%降至1%。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的平均费率分别从1%降至0.75%和0.5%。一些省份已经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率下调了一个百分点,至19%。
降低社会保障率的政策不断更新,减轻了企业的社会保障负担,提高了企业的“购买意识”。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数据,截至2018年4月,整体社会保障率从41%降至37.25%,企业成本降低315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减费策略都是在试图降低名义费率的前提下,不作出真正的收费依据。
其中,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的资金余额比较充裕,因此减少费用将首当其冲。2017年,两类保险收支余额均在200亿元左右,年末累计存款分别超过1590亿元和5552亿元。就这些“小风险”而言,跌幅相对较大。
两大压力下企业仍需降低负压
从全国范围来看,中国整体社会保障率仍在35%以上,还有进一步下降的空间。目前,市场参与者正期待更紧迫的成本削减。
一方面,经济下行压力正在加大。中国的经济周期、结构性和体制性矛盾交织在一起,企业经营的内外部环境面临压力。另一方面,社会保障被税务部门征收后,征收效率和严格程度都有所提高,这使得市场担心运营成本的增加。
尽管缴纳全部社会保障费是企业应尽的责任,但在实践中,一些企业并不按工资全额缴纳社会保障费。《中国企业社保白皮书2018》表明,73%的企业有不符合标准的社会保障缴费基数。CICC首席经济学家洪亮写道,2017年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际保险费率为21.6%,低于28%的国家标准。
多重测量和寻找最佳平衡
一方面是市场主体对轻装出行的需求,这关系到稳定增长和稳定就业;另一方面是公众的社会保障需求,政府责无旁贷。
我该怎么办?许多专家建议应该引进资金。
2017年发布的《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实施方案》决定决定从2017年起选择部分中央企业和部分省份进行试点。经过近几年的改革,国有企业的实力是好的,特别是金融机构国有资产数量大,质量高,为资金转移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洪亮认为,通过转移国有资产来充实社会保障的解决方案将有助于弥补转型成本,实现代际公平,并增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可持续性。
陈文辉说,如果转移进展顺利,在所有手术完成后应该会有数万亿美元,并且应对衰老的能力将会大大提高。
根据SASAC最新公布的数据,18家央企已完成股权转让,转让规模达750亿元。今年,我们将继续转移部分国有资本补充社保基金,提高其抵御风险的能力。
征收管理体制的改革和收费基础的巩固并不矛盾
在林看来,林爽的缴费率是降低了,但缴费基数不能降低。过去,企业可以按照最低工资标准为所有员工缴纳养老保险,但现在企业必须按照实际工资标准缴纳养老保险。他还建议,为了控制养老金缴纳的总体水平,高养老金人员的养老金不应上涨得太快,以缩小养老金缺口。
降低社会保障率是一项系统工程。除了“开源节流”之外,还需要从多角度支持可持续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
尽管中国的养老金收支平衡充足,但地区收入和支出存在很大差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表示,要实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整制度,在加快省级统筹的基础上推进国家统筹。
根据以前的规划,到2020年,省级总体规划将实现,为国家级总体规划打下良好基础。目前,广东、山东、江苏等地已下达省级总体规划。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康佳建议,应尽快将基本养老金的总体规划机制提升到国家层面。“基本养老金的整体社会协调是增强其‘互助’和‘互助’功能的必然选择。全国至少几十个“小水库”的互助功能无法与国家协调机制相比。”
此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还将发展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促进养老基金的市场化、多元化和专业化投资,以保持和增加养老基金的价值。
不应忽视企业获得社会保障的意识和个人获得社会保障的意识。无论是开源节流,还是统筹兼顾,一旦解决了社会保障基金的可持续问题,降低社会保障率就更容易了。(资料来源:第100号)
声明:文章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且文本信息仅用于网络分享展示,如有侵权请联系管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