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蜂头条

定了,全国产假最高208天!三期员工管理指南来了

2021-6-9 18:03:35

您是否有类似相关问题


大家关心的三期员工问题又来啦:产假、婚假、陪产假怎么休?生育津贴和产假工资有什么区别?三期员工该如何管理,管理误区有哪些?今天一问给大家讲清楚~


各地产假、婚假、陪产假怎么休?


来看看全国各地产假、婚假、陪产假到底怎么休的。


必须放的假:


1.产假:98天+30天/15天(奖励)+15天/30天(难产)+15天(多胞胎每多生一个婴儿)



(各地政策时有变动,以当地官方最新文件为准)


深圳的女职工产假甚至可以高达208天,算是全国之最。深圳顺产是98(国家规定)+80(省条例奖励)=178天。难产是98+80+30=208天。


2.产前检查:女职工妊娠期间在医疗保健机构约定的劳动时间内进行产前检查(包括妊娠十二周内的初查),应算作劳动时间。


有些企业将怀孕女职工在劳动时间内进行产前检查的时间计为病假、缺勤等,侵害女职工的合法权益。


3.产前工间休息:怀孕七个月以上,每天工间休息一小时,不得安排夜班劳动;


4.授乳时间:婴儿一周岁内每天两次授乳时间,每次30分钟,也可合并使用;


5.流产假:不满4个月,15-30天;满4个月,42天。有些地方已经细化。


可以放的假:


1.产前假:怀孕7个月以上,如工作许可,经本人申请,单位批准,可请产前假两个半月。部分属于地方法规规定必须给假的情况,单位应批准其休假。


2.哺乳假:女职工生育后,若有困难且工作许可,由本人提出申请,经单位批准,可请哺乳假六个半月。


3.保胎假:医生开证明,按病假待遇。


生育津贴&产假工资区别有哪些?


生育津贴和产假工资


总会有HR搞不明白,产假工资和生育津贴都是什么?一块发还是分着发?女员工领了生育津贴,还用给她发产假工资吗?


首先帮大家明确这个概念,产假工资和生育津贴是不一样的。


生育津贴:


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对职业妇女因生育而离开工作岗位期间,给予的生活费用。为员工承担生育津贴的主体是社保机构。


产假工资:


员工休产假期间,企业为其发放的工资。为员工支付工资的主体是用人单位。


提示:


生育津贴≥产假工资,企业不用再为员工重复支付工资了


生育津贴<产假工资,采用就高原则,用人单位需要补差额发给个人


生育津贴计算公式:生育津贴=用人单位月人均缴费基数÷30天×产假天数


给大家举个例子:


一名女职工所在单位上一年月缴费平均工资是5100元,她生育前后共128天产假。那么她享受的生育津贴的标准就是:


5100÷30×128=21760(元)


产假工资领取前提:


如果女职工在休产假期间已经享受了生育津贴、医疗补贴等待遇,若生育津贴高于员工平均工资,则企业不用再向其支付产假工资;


若低于平均工资,则公司需要补足差额。而对于超过生育津贴支付期限、未达到生育津贴领取标准、或者企业未给员工缴纳生育保险的,员工是可以要求企业支付产假工资的。


重要提示:女职工产假期间的生育津贴,对已经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标准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对未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女职工产假前工资的标准由用人单位支付。


依据:《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八条,一名女职工每月生育津贴为8000元,而用人单位当月的平均工资为8500元,其中的500元差额需要用人单位补足;女职工每月生育津贴为8000元,而用人单位当月的平均工资为7500元,超过平均工资的500元用人单位不能克扣。


营养津贴


目前参照员工缴费工资的标准,根据员工的年龄、生育情况发放。


生育医疗费


①员工生育的检查费、接生费、手术费、住院费和药费(各地详细项目略有差异);


②员工生育后引起疾病的医疗费;


③产假期满后,因病需要休息治疗的,按照有关病假待遇和医疗保险待遇规定办理。


如何处理请假员工劳动关系?


根据法律法规,不论是因女职工个人原因造成的调整工作岗位(如:不胜任工作或主动提出调整工作岗位),还是因单位的原因造成的调整工作岗位(如:部门被撤消),三期女职工绝对不可以被调整劳动报酬。


法律链接:


1.《劳动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据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七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三)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的;


2.《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四)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


3.《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五条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因女职工怀孕、生育、哺乳而降低其工资、予以辞退、与其解除劳动或者聘用合同。”


4.《妇女权益保护法》第二十六条规定:“任何单位不得以结婚、怀孕、产假、哺乳等为由,辞退女职工或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


当然,绝对不可以被调整劳动报酬并不意味着用人单位必须全额发放与女职工工作业绩、工作表现挂钩的全部劳动报酬,如果用人单位有严格完善的工资管理制度,用人单位可以根据女职工当月工作业绩、出勤天数予以发放工资、奖金等。


三期女职工管理5个误区


上一篇:定了!社保缴费基数上调!个人养老金制度更新,还有......

下一篇:换个城市工作,就必须办理社保转移?不不不,你错了!

声明:文章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且文本信息仅用于网络分享展示,如有侵权请联系管家删除。

优选推荐

社保托管

最快2小时全国落地

工资代发+个税申报

全国多城市工资发放报税

¥10/人月起

残疾人就业帮扶

解决就业 减免残保金

¥69/人月起

马上联系我 立即咨询